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
编号:13668429
早产儿护理现状及进展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4
     【摘要】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在37周以下、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6cm、各个器官生理功能未发育成熟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的正常宫内生长发育被过早中断,出生后生活能力极低、死亡率较高。临床对早产儿科学有效的护理是保证其生长发育、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早产儿;临床护理现状;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整体存活率明显提升,但难免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不利于其后续生活。早产儿的护理要以减少刺激、减少能耗、保证生长发育需要为原则[1-2]。本文就早产儿的临床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1.早产儿体温护理

    早产新生儿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其皮下脂肪相对较少,同时体表面积较大,身体散热较快,在新陈代谢低下的情况下极易产热不足,导致体温过低。以往国内儿科研究者认为早产儿应放于暖箱内,但现在研究者考虑到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汗腺也不完善,不宜温度过高,因此对于体重在2000g以下或经抢救复苏的早产儿在一般情况不稳定、体温不升者才放入暖箱[3]。温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和耗氧量,低温下容易发生代谢酸中毒和低血糖症,后者则容易发生不显性失水量上升,所以说温度不适宜也会增加早产儿死亡率。随着现代医学条件的提升,临床对于不同体重的早产儿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4]。

    1.1 暖箱温度控制保证皮肤温度为36℃~37℃、肛温为37℃左右,24h温差要保证在1℃以下[5]。目前,临床儿科保温箱温度根据早产儿体重大小进行适当调节,体重在2000g以上者保暖箱温度控制在30℃,体重在1500~2000g者保暖箱温度控制在30~32℃,体重在1000~1500g者保暖箱温度控制在32~34℃,体重在1000g以下者保暖箱温度控制在34~36℃[6]。同时根据体重和日龄合理调整保暖箱温度,间隔2h监测1次体温,必要时24h持续监测体温[7]。严越秀、乔萍等研究报道28例低体重早产儿观察资料表明早产儿应在4~12h将体温升至正常。护理人员对早产儿进行擦浴、喂奶、换尿片等护理操作都应该在保暖箱内完成,尽量减少检查各移动操作,以避免温度环境的变化造成不良影响[8]。

    1.2 保暖箱湿度控制 保暖箱湿度应控制在55%~65%。研究总结32例早产儿护理资料发现保暖箱湿度多数维持在70%~75%,高于足月产儿[9]。还有研究报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与暖箱湿度有密切关系,而肺透明膜病变时早产儿死亡前的一种重要并发症。加之早产儿缺水耐受性很差,其不显性失水是足月产儿的3倍[10]。所以说,在严格控制保暖箱温度的同时,不可忽视箱内湿度调节。

    2.环境护理

    早产儿是从温暖羊水和柔软胎盘中娩出,当其被放于保暖箱内,四肢暴露在空气中,会缺乏舒适感和安全感。国内有儿科工作者研究发现使用柔软绒布包裹早产儿,并使其双手、双腿呈全卷曲体态靠近身体中线,同时在底层放置水垫床,营造一个类似母亲子宫的氛围,能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有利于早产儿后续生长发育[11]。此外,后续还有研究发现这种类似母亲子宫的氛围能使早产儿保持一定的肢体活动和正常的生理,早产儿手、头还能互动,能吸吮手指,刺激兴奋口腔迷走神经,改变其胃肠激素水平,其中胃泌素水平增加有利于改善胃动力、增加胃肠蠕动能力,而生长抑素降低有利于排空肠内容物,这些均有利于早产儿生长[12]。早产儿吸吮能力增强,喂养次数、排便次数都会增加,能有效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胆红素吸收,有利于降低早产儿血清胆红素脑病发生率。还有研究报道早产儿在类似于母亲子宫的氛围中期体重、体温波动以及硬肿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黄丽娟研究报道胎儿在子宫内时即可对来自外界和母体的刺激作出一定反应,在出生后也会对其所处环境和被照顾的方式作出应答。即使轻微刺激也会有惊跳、拥抱反射等应答,胎龄稍大的早产儿还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的情绪反应。深入研究发现噪声能降低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增加颅内高压、加快心率和呼吸、影响睡眠、降低生长激素[14]。光线会引起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降低体重增加速度、深睡眠困难。美国有研究极低体重早产儿管理时发现类似母体子宫的环境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研究中将早产儿置于子宫模式的环境中,给予安静的环境,维持光线较暗,避免其他因素干扰,早产儿生长发育良好[15]。此外,合理的体位能使早产儿维持舒适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这类课题的研究。俯卧位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肺顺应性和潮气量,降低气道阻力和胸廓运动的不协调性,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俯卧位还能有效增加PaO2。对于呼吸功能和胃肠功能稳定的早产儿可尽量选择多种睡姿,有利于身心发育。

    3. 喂养护理

    国内有研究报道早期足量喂养可促进母乳分泌,在胎儿出生后体内糖原储备不足,应尽早喂养。早喂养还能有效预防低血糖症和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蛋白质分解。① 母乳喂养:吸收功能较好的早产儿在出生4h后可开始喂养,尽量选择母乳,以促进吸收。范晓燕等研究报道体重在2000g以上、吞咽能力、吸吮力较好的早产儿应尽早给予母乳喂养。② 滴管喂养:吸吮力不佳的早产儿可使用滴管喂养,使用注射器缓慢滴喂,刺激其嘴唇并诱导吸吮。③ 胃管喂养:吸吮力一般的患者在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时候可使用胃管内注入。鼻饲结束后使用温开水冲洗管腔,之后更换为右侧卧位、抬高头部,以减少胃潴留,预防吸入呕吐物。④ 胃肠外营养: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应进行静脉营养。喂养过程中要观察患儿黄疸及生命体征变化[16]。

    4. 呼吸护理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同时肺泡量较少,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呈现扁平立方形,气体交换困难,容易发生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症等。有研究认为呼吸不规则早产儿给予托背、弹足、触摸等可能刺激其恢复呼吸。必要时给予氨茶碱、东莨菪碱等药物治疗。此外,根据实际病情选择给养。徐启云研究总结发现37例早产儿的咳嗽反射较弱,气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应采取吸痰、拍背、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保证呼吸道畅通,以免发生窒息,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的早产儿。与此同时,要严密监测患儿氧饱和度。早产儿极易发生呼吸暂停,以前临床主张持续给氧,现在临床认为呼吸暂停或青紫是用氧指征。研究报道氧浓度过高不利于支气管发育,还会并发视网膜病变。要在严格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合理控制给氧浓度和给氧时间,SpO2维持在96%左右可选择不吸氧,停止给氧5分钟后SpO2 还维持90%情况下要给予低流量吸氧,SpO2在85%以下者应提高氧流量。通常氧浓度控制在30%左右,通过面罩给氧。

    5. 小结

    早产儿与支持胎儿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代谢低下、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所有的护理操作都要求做好消毒工作。早产儿应与其他新生儿隔离防止,定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尤其早产儿保暖箱要定期消毒。贯彻无菌操作原则,控制人员进出。早产儿需要一个与母亲子宫类似的环境,也需要家人的互动和照顾,护理人员要以高度责任心,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减少不良刺激,给予全力支持,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昌婷婷,陈金兰,王丙琴.早产儿应用袋鼠式护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3) : 63-65., 百拇医药(董翠英)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