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
编号:13634096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7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抚触等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胃潴留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后不耐受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干预胃潴留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组中有1例不耐受,不耐受率为2.22%,对照组中有10例不耐受,不耐受率为22.22%,护理干预组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生长发育及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不耐受情况。

    【关键词】护理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

    虽然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早产儿存活率显著上升,而由于早产儿胎龄较小,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胃肠动力差,很容易导致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影响到患儿的存活率[1]。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特收集我院的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均排除消化道畸形等病症患儿,根据患儿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8例,女17例,胎龄26~36周岁,平均胎龄(30.22±2.25)周,出生体重1.51kg~2.22kg,平均(1.86±0.14)kg,日龄1~6d,平均(3.22±0.61)d,Apgar 评分为6~10分,平均(8.15±1.47) 分;对照组中男30例,女15例,胎龄25~36周岁,平均胎龄(30.11±2.14)周,出生体重1.50~2.24kg,平均(1.87±0.15)kg,日龄1~7d,平均(3.27±0.63)d,Apgar 评分为6~10分,平均(8.23±1.55) 分。两组患儿胎龄、性别、日龄、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抚触等护理干预,首先是进行非营养性吸吮,由于早产儿的吞咽、吸允动作与呼吸无法很好地协调,因此不宜采用常规经口喂养方式,本组患儿采用胃管喂养;应用无孔特制的橡皮安慰奶头让患儿在胃管喂养前后吸吮,控制每次吸吮时间在5~10分钟范围,每日9次左右,一直到患儿有吞咽及吸吮能力;其次是进行腹部按摩和抚触,控制室温在28摄氏度左右,喂奶前半小时或者喂奶后一个小时,由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每次五分钟至十分钟,每日2~3次;腹部按摩的时候将四指并拢,选择脐部作为按摩中心,以合适的压力进行顺时针按摩,并注意合理控制速度,以此促进迷走神经活性,加速胃肠管排空,提高患儿的肠蠕动功能,并增强早产儿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另外是根据医嘱应用多潘立酮、宝乐安等药物,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

    1.3 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胃潴留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后不耐受率情况[2]。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则判定为喂养不耐受:①患儿经常在喂养后发生呕吐;②患儿经常腹胀;③患儿的胃残余量超过喂入量的百分之三十;④患儿被禁食两次以上;⑤患儿第二周每次喂养量依然低于8ml/kg;⑥患儿的胃内残留有咖啡样物[3]。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干预胃潴留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护理干预组中有1例不耐受,不耐受率为2.22%,对照组中有10例不耐受,不耐受率为22.22%,护理干预组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则会影响患儿的基础疾病康复,降低其机体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力,并最终造成存活率偏低。通过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对口腔黏膜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使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并进一步促进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最终增强患儿的吸吮反射;通过对患儿实施抚触及腹部按摩则可以提高迷走神经活性,最终降低患儿胃食管残余奶量及反流现象,加强患儿的生长发育[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胃潴留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且护理干预组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生长发育及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不耐受情况。

    参考文献

    [1]代云翠.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29-130.

    [2]杨莲,张国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236.

    [3]农秀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313-314.

    [4]梅灏,罗应琴.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2066.

    [5]何秋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7-348., 百拇医药(何聪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